让多年考核总是后三名的工商所一跃进入前三名;让两个县级贫困村成功实现华丽转型,成为重庆市特色村……在重庆市工商局涪陵区分局,一提到这些事,同事们很自然地想到奇迹的创造者——新区工商所所长庹勇。
让后进工商所变成先进所
马武工商所原来是涪陵区出了名的落后所,所里“刺头”多,干事的人少,多年来考核总排在分局最后。2009年,以庹勇为所长的新一届工商所领导班子走马上任。
庹勇到马武工商所上任的第一天,所里的干部没人表示热情。庹勇放下行李,来到臭气熏天、积垢满地的厕所,拿起刷子,干起了清洁工作。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哪有一到任就刷厕所的,庹勇则把打扫厕所当成“出任宣言”。
庹勇严格要求自己,在他的带领下,马武工商所的干部苦活累活不再你推我躲,重活难活反而你争我夺;业务工作你学我赶,全力以赴;全局有名的“刺头”换了新貌,连续3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马武工商所的风气彻底转变了。
庹勇把支部建设作为提升工商所干部素质的有效手段,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与业务工作平起平坐。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马武工商所党支部真正成为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战斗堡垒,马武工商所连续3年获得分局绩效目标考核第一,被涪陵区委表彰为“十佳机关党建示范单位”“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被市工商局表彰为“十佳红盾集体”,被区委表彰为“全区基层党建示范单位”。
2014年,庹勇到涪陵李渡新区担任新区工商所所长,他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将这个辖区企业最多、监管内容最复杂、年终考核倒数的工商所变成了先进工作所。
帮贫困村变成特色村
马武镇石朝门村是有名的贫困村,那里资源贫乏,交通不便。为了使石朝门村早日脱贫致富,庹勇多次深入该村调研,撰写了《促进贫困村整体脱贫的路径探索》。在他的积极协调下,村里从山东引进了“荷兰七号”洋芋,用水稻收割之后的稻草为覆盖物,使废弃的稻草变废为宝,简便环保,省时省力,而且大幅提高洋芋的产量。目前,石朝门村已创办微型企业63家,带动就业580多人,年种植蔬菜4500亩,实现年营业额350余万元。石朝门村被重庆市政府命名为重庆市十佳微型企业特色村。
庹勇担任新区工商所所长后,帮助李渡镇引进红心柚、翠冠梨等,他成功引入16家企业落户当地,每年当地税收增加110多万元。为扶持大学生创业就业,他指导创办了涪陵新区微型企业孵化园,该微企孵化园成为涪陵区唯一获得重庆市政府命名的市级微型企业孵化园。
努力当业务标兵
庹勇时刻提醒自己,“打铁还须自身硬”,要做好工作,必须有过硬的业务素质。他白天勤干工作细琢磨,夜里研读与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近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撰写了80多篇调研文章。在执法办案方面,他彻底打破“发现案源套法规”的模式,积极探索“吃透法规查案源”的新路,在新领域查办了多起有影响力的案件。他率先在重庆运用循环经济促进法查办了4起“家电下乡”中的违法案件;率先运用《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查办了一起农机经营违法案件,维护了广大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
庹勇说,工商部门的职能在不断变化,只有不懈地学习,才能适应监管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