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伊始,不少地方的质检部门照例发布学生学习用品质量检测报告,检测报告的情况照例不容乐观:包书皮存在苯类溶剂残留、邻苯二甲酸酯等,塑料橡皮擦检出增塑剂,修正制品、水笔苯类有机溶剂残留超标,等等。
开学之初,对市场上出售的学生学习用品进行质量抽检,并将抽检结果及时公布,以提醒广大中小学生及其家长注意,应该说是相关部门的职责所在,但如果我们的工作仅仅停留在“出报告”“提个醒”上,恐怕还远远不够。
青少年健康安全涉及千家万户,牵动着亿万家长的心。学生学习用品安全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有毒学习用品存在多年,社会对有毒学习用品整治的呼声也愈来愈强烈,但为何年复一年问题依旧?个中原因值得深思。
发现问题,为的是解决问题。对于可能影响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学习用品质量问题,相关部门除了提示提醒,还应当主动将关口前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阻断有毒文具生产销售。必须在抽检结果出来之后追根溯源,找出背后成因,对违规违法生产、销售有毒学习用品的厂家、商家,采取“零容忍”措施。此外还要举一反三,对学习用品从生产标准、产品检验、市场流通等环节进行认真反思,及时堵塞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漏洞,从而让令人忧心的问题和现象不再发生。
当然,对有毒学习用品进行整治,绝不仅仅是质监部门一家的事,各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都应切实负起责任,尽快拿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来,尽快落实到具体问题的解决上来,这才是对孩子们的生命安全真正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