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几个朝代的历史很精彩,金戈铁马,英雄辈出,许多历史人物响彻后世,至今谈论起来也让人津津乐道。比如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这一历史时期,就涌现出了一大批被后人念念不忘的英雄好汉。关羽、张飞、赵云、典韦、吕布等等,他们的名声,是一刀一枪搏杀而来的,没有任何投机取巧的成分,而且在这些人中,还有几位身上所拥有的忠义思想,也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伟大象征,让人敬仰。
其实除了三国时期,在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争霸的这一段历史时间内,也曾名将辈出,在后世之中影响深远。西楚霸王项羽就不用多说了,如果论战斗力来评选,他估计称得上是中国第一战神,气有举千斤之力,单兵作战能力,可以说能够横扫天下,无人敢于和他争锋。
另一位名将就是韩信了。有关韩信的历史典故非常多,如“胯下之辱”,表明他具有其他人不具备的忍耐力;而“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的成语,又充分表明了他具有统帅的才干,手下管理士兵的人数越多,就越能展现出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其实在最初的时候,韩信是项羽的手下,但是在自高自大的项羽那里,韩信根本得不到重用。想想也是,在这样的一位战神面前,日后的军神又如何能够崭露头角呢?无奈之下的韩信,只好去投奔了刘邦,在那个群雄逐鹿的时代,天下的最终归属也只能够在刘邦和项羽之中产生,这一点韩信非常明白。
然而人倒霉的时候喝口凉水也塞牙。在刘邦那里,一向礼贤下士的刘邦,此时也仿佛迟钝了,对于韩信的投奔,竟然视而不见,仿佛如空气一般。这让韩信很受伤,这不就是拿村长不当干部的行为吗?
气恼之下的韩信再次出走,一个人骑上战马悄悄地溜出了军营。萧何是个明理人,也深知韩信的本领,得知消息后,连忙在后面紧紧追赶,好说歹说,算是将韩信劝了回来。刘邦闻报后,也深为自己的慢待而羞愧不已,从此登坛拜将,大力重用韩信。
可以说,韩信加入刘邦的阵营,并充分施展了自身的才能之后,从而使得秦朝末年的天下大局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以前是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现在是韩信、刘邦和项羽三足鼎立,任何一方的势力都不可小觑。
当时韩信达到势力顶峰的时候,有人曾劝说韩信:不要在刘邦手下公事,趁着现在有实力、有地盘,称号也和项羽、刘邦一样,是为齐王,不如另立山头,最不济和刘邦分治天下。
但韩信为人谨慎,没有听从说客的建议,等到刘邦消灭了项羽,建立了汉朝后,韩信这个大功臣就显得多余了,最后刘邦以谋反的罪名,指使妻子吕后将他骗进皇宫,用布袋罩住,宫女们使用长竹竿将韩信捅死,一代军神,死的也太窝囊了。